n123344

标签: 稀土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作。这批价值8亿欧元的稀土,本来能撑起德国车企和风电巨头的新能源生产线,如今却因“安全顾虑”被束之高阁。最近汉堡港有点热闹,一批价值8亿欧元的中国稀土刚到港,本以为能解德国车企的燃眉之急,没想到转头就被贴上了"暂停合作"的标签。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货物,每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都得用2公斤稀土永磁体,而德国车企每年要消耗的稀土量早就突破了万吨级别。更要命的是,他们83%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连剩下那点也得经过中国工厂二次加工才能用,现在却主动把自己的命根子砍断了,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风电项目那边更惨,能源开发商Luxcara放着中国明阳智能的风机不用,非要转投西门子歌美飒的怀抱,理由是担心"远程操控"和"数据泄露"。可明阳智能早就把控制系统设在了德国本土,欧盟中国商会也出来作证说核心数据根本不会流出欧盟,这安全顾虑说白了就是防范中国的借口!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运行数据摆在那儿:中国风机故障率低2%,发电量高3%,单台还便宜18万欧元。按一个风场20台风机算,光初期投入就得多花360万欧元,再加上每年少发的3%电量,二十年运营期下来损失的钱够再建大半个风场了。这还没算德国车企那边,他们库存的稀土只够维持一个半月,新能源汽车电机里30%都是稀土永磁体,80%的磁体直接来自中国,真要是断了供,生产线怕是得停工待产。细究起来,这背后可能藏着本"政策账"。欧盟今年刚出台的《净零工业法案》细则里写得明明白白,新能源项目招标要搞"非价格标准",说白了就是不能只看谁便宜,还得看供应链是不是"够韧性"——这个词翻译过来,差不多就是尽量别用中国货。规则里甚至,规定陆上风电最多只能用三个中国组件,75%的产品得是"非中国产",这就难怪Luxcara要临阵换将了。德国其实也想过靠盟友,就比如澳大利亚,这几年倒是在使劲扩产稀土,政府又是注资又是给政策,可就算一切顺利,他们的产能要形成规模至少也得等三年。更讽刺的是,欧盟自己的报告都承认,在七种净零技术产品上对中国依存度很高,电网技术里的变电站设备依赖度更是超过50%,这种时候搞"去中国化",就像试图把比萨饼上的番茄酱去掉还想要同样的味道一样离谱!现在那批稀土还在港口等着,风电项目的合同换成了本土企业,看起来德国暂时保住了所谓的"安全",只是不知道这份安全的价格标签,最终会由谁来买单。或许过几年再回头看,会发现2025年这场暂停合作的风波,就像当年纠结要不要用华为5G一样,最后还是得回到性价比的原点上来。毕竟能源转型不是请客吃饭,光靠情怀填不满成本窟窿,更转不动风机叶片。
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出口稀土,提出低价租用50年的要求,还催促中国加快建设港

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出口稀土,提出低价租用50年的要求,还催促中国加快建设港

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出口稀土,提出低价租用50年的要求,还催促中国加快建设港口。面对蒙古这个无港口国家想借道做生意的请求,且不愿支付高额租金。那么,我们会是什么态度呢?要知道蒙古可是个实打实的内陆国,全国连一米海岸线都没有。他们的矿产要出海,要么借道俄罗斯,要么就得靠中国的港口。这些年蒙古93%的外贸货物都是通过中国口岸运输的,光二连浩特一个铁路口岸就承载了大半货运量。现在他们捧着310万吨稀土储量这块香饽饽,一门心思想绕过传统合作模式,把资源给美国送去。可矿产出口不是空手套白狼。蒙古自己的开采能力摆在那儿,2021年采矿业虽然占了GDP的四分之一,但真正能形成规模出口的产能少得可怜。当年他们偷偷和美国眉来眼去,想把稀土直接运过去,最后还不是因为没有像样的运输通道和加工能力,让计划落了空。现在倒好,想借中国的港口当跳板,还不愿掏合理租金,天下哪有这种道理?国际上港口租赁从来都是明码标价的生意。新加坡港的码头使用费按集装箱计收,鹿特丹港的堆存费每天都在变动。蒙古却想搞特殊,既要长期占用天津港的宝贵泊位,又不想承担建设成本。他们怕是忘了,中国帮蒙古建过多少基础设施?从跨境铁路到边境口岸,哪样不是真金白银的投入?现在要开辟新通道,凭什么让中国单方面追加投资?更让人费解的是,蒙古一边催着中国加快港口建设,一边忙着和美国签协议。美国倒是画了个大饼,说要合作开发稀土,可到现在连一分钱实质性投资都没到位。厦门大学的专家早就点破了,美国签的这类协议多如牛毛,最后能落地的没几个。蒙古放着稳定的合作伙伴不顾,非要去抱虚无缥缈的大腿,这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稀土这东西,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中国掌握着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就算蒙古把原矿运出去,最后还得靠中国的技术提炼。他们想跳过产业链合作,直接把原材料卖给美国,说白了就是想赚快钱。可基础设施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亚投行之前批给蒙古的贷款,本来是让他们修泵站改善民生的,结果钱转身就被投到军事领域。现在又来要求中国免费建港口,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谁看了能愿意帮忙?中国从来不是不讲道理的邻居。中蒙边境开放了十三个口岸,从红山嘴到阿尔山,都是为了方便两国贸易往来。但合作得有来有往,不能光想着占便宜。蒙古要是真心想发展稀土产业,完全可以和中国企业深度合作,从开采到加工形成完整链条。可他们偏偏要搞“第三邻国”这套,一边享受着中国的便利,一边给美国当棋子,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换谁都得掂量掂量。天津港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的。作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每天有上万艘货轮进出,每个泊位都有严格的调度计划。要为蒙古专门升级设施,就得占用其他商户的资源,这笔账怎么算?国际物流讲究的是互利共赢,蒙古要是连合理的租金都不愿支付,凭什么要求中国优先保障他们的运输需求?说到底,蒙古还是没认清现实。他们躺在稀土储量的优势上,却忽视了自身的短板。没有出海口是地理决定的,没有加工能力是现实制约的,这些都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中国愿意提供帮助,但绝不接受道德绑架。想借港口可以,先拿出诚意来;想搞合作也行,得遵守商业规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蒙古要是继续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到头来只会错失真正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合作可以,但得平等互利;借道也行,得按规矩付费。想让中国当冤大头,门儿都没有!
我们举行盛大的抗战胜利阅兵仪式,没想到朱立伦竟然对我们进行批评!9月3日,朱立伦

我们举行盛大的抗战胜利阅兵仪式,没想到朱立伦竟然对我们进行批评!9月3日,朱立伦

我们举行盛大的抗战胜利阅兵仪式,没想到朱立伦竟然对我们进行批评!9月3日,朱立伦声称,领导抗战的是中国国民党,而蒋委员长是唯一的领导者,中共有参与,但是并非主要战场,抗战是由国民党、国军所领导的胜利,这个历史不容篡改,也不容扭曲。2022年7月,土耳其西北部埃斯基谢希尔省贝伊利科瓦地区传出惊天消息:当地发现储量高达6.94亿吨的稀土矿床。土耳其官方宣称,这一储量足以满足全球1000年的需求,甚至将其与“中国稀土地位”相提并论。然而,国际地质专家很快提出质疑——全球已探明稀土储量仅1.1亿吨,土耳其的数据若属实,相当于现有储量的5倍以上。更关键的是,稀土产业的价值链中,开采仅占10%,而提纯分离技术占据90%的利润空间。中国凭借串级萃取技术,将稀土纯度提升至99.9999%,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于此,这种技术壁垒绝非短期能突破。土耳其显然深知自身短板。2024年初,土方主动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提出共同开发稀土资源。双方迅速推进谈判,甚至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初——土耳其突然提出苛刻条件:中国必须全面开放稀土勘探、开采、分离提纯等核心技术,否则合作终止。这一要求直接触及中国核心利益:2023年,中国已将18项稀土技术列入禁止出口清单;2024年《稀土管理条例》实施,2025年更对钆、铽等7种军用级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技术转让的口子,中国早已牢牢封死。谈判破裂后,土耳其的报复行动接踵而至。8月25日针对铰接链的反倾销税,28日又对27类中国长丝织物加征21.13%至42.44%的关税。这种“技术要挟-贸易报复”的链条,与土耳其加入美国主导的“矿产安全伙伴联盟”形成呼应——该联盟明确目标就是削弱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更耐人寻味的是,土耳其稀土矿的实际价值远低于宣传。据盛和资源分析,6.94亿吨应为矿石量,实际可提取的稀土氧化物仅约1218万吨,不足全球年产量的一半。即便储量真实,其轻稀土占比达80.65%,而高端制造所需的中重稀土(如铽、镝)仅占16.16%,经济价值大打折扣。这场博弈背后,是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地位。从新能源汽车电机到导弹制导系统,从风力发电机到智能手机屏幕,稀土元素无处不在。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牢牢掌控全球稀土定价权。土耳其的算盘很清楚:若能获得中国技术,既能吸引外资开发本土资源,又能快速切入全球供应链,甚至成为“中东稀土大国”。但现实是,稀土提纯涉及数百项专利,仅串级萃取技术的研发就耗费中国科学家数十年时间,这种“技术代差”无法通过一纸合同弥补。历史总有相似之处。十年前,日本宣称在近海发现“足以满足全球数百年需求”的稀土矿藏,至今未实现商业化开采;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虽拥有全球除中国外最大的稀土冶炼厂,但因环保成本高企,长期依赖中国技术支援。土耳其的6.94亿吨稀土,更像是一场“资源泡沫”——未经验证的储量、低品位矿石、缺乏配套技术,这三重障碍足以让任何开发计划搁浅。如今,中土稀土合作已陷入僵局,但这场风波暴露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当资源储量成为地缘政治筹码,当技术封锁与贸易报复交织,全球稀土供应链的脆弱性愈发凸显。中国通过法律、技术、贸易三重防线巩固优势,土耳其则试图以“虚高”资源换取跨越式发展,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早已写在历史里。你认为土耳其的稀土战略能否成功?中国该如何应对资源领域的“技术讹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难道大陆不知道美国一直通过走私获得稀土?当然知道,但从2018年到2025年春天

难道大陆不知道美国一直通过走私获得稀土?当然知道,但从2018年到2025年春天

难道大陆不知道美国一直通过走私获得稀土?当然知道,但从2018年到2025年春天,基本都是冷眼旁观。为何?因为筹码需要起到王炸的作用。2018年的时候,中美摩擦加剧,美国面临稀土短缺的压力。各种中间商、第三方国家成了美国的跳板,美国明里暗里找门路让稀土变个“马甲”转进本土。这样折腾一番运费贵了不少,还担着一出问题就全亏的风险。虽然麻烦,但没有稀土,F-35战机、电动车核心部件都得停工,美国工业只能硬着头皮花高价也要“求生”。美国也不是没动过心思要自给自足,2019年出台不少鼓励开发本土稀土的政策,想通过投资拉动产能。结果几年下来,光挖矿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精炼和加工环节谁都干不过中国,市场份额还是小得可怜。无奈之下,美国企业越来越依赖那些隐晦的灰色渠道。中国看得明明白白,却一直没有下“死手”。其实这里用心非常深,一方面放任少量材料流出可以减轻美国紧张感,还能把美国的真实需求摸个底清清楚楚。每次某个转口国突然进口量大了,中国产区的企业早把账算明白了。就是在这几年里,中国以静制动,既不大规模限制,也不放得太松。目的就是让美国迟迟不敢大力投入自家产业链重建,把宝压在绕道采购上。美国觉得有活路,就不急着发展自己的稀土产业,而中国则牢牢掌握全球稀土的话语权。中国企业靠着走私和转口来的收益,不断投钱做技术升级,把关键的高端磁体和原料市场彻底拿在自己手里。美国明面上不服,实则越挣扎越被“卡脖子”。变化发生在中美博弈进入新阶段后。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和航空新项目收紧政策时,中国反手掐住了稀土出口审批。这下,美国高科技产业连临时补货的后门都被关上。许多军工高端生产不得不停下来,新能源车线也乱了套,国际市场上的高端材料更是一票难求。此时大家才发现美国这些年走得捷径反而掉进了“依赖圈套”,明面上以为可以通过转手采购解决短缺,实际上却被中国牢牢盯着,数据和市场动向一清二楚。走私的钱被中国转投高端研发,本来想绕开障碍,结果反让对手越做越强。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中国有意用耐心和布局,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美国本土无法迅速补上短板,高端产业一旦受阻就难有后路,而中国这边则形成了从原矿到顶级材料的完整闭环,全球大公司也不得不到中国来采购。随着这张“网”收紧,全球产业链格局已经悄悄变样,大家都清楚资源主导权不在美国。中美稀土较量,看似走私猖獗,实则是中国“放长线钓大鱼”,等到关键节点再收网,转瞬间就成了主导者。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时间差不到48小时。这节奏活像早就算准了要给德国工业喂口救命粮再扇个耳光。毕竟现在德国汽车厂的稀土库存只剩45天的量,...

北方稀土成交额超100亿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9月4日,北方稀土成交额超100亿元。截至11时20分,该股跌超6%,成交额达105亿元。

中国稀土跌2.69%,成交额6.8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625.34万元

资料显示,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章江南大道18号豪德银座A栋14、15层,成立日期1998年6月17日,上市日期1998年9月11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稀土冶炼分离及稀土技术研发及服务。主营业务收入...
北方稀土相关公司新增一项510.00万元的招标项目

北方稀土相关公司新增一项510.00万元的招标项目

快查APP显示,北方稀土相关公司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4日发布一则招标信息,项目名称为包钢股份2025年8月矿山区域运矿车发动机备件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510.00万元。快查股权穿透数据显示,该公司由北方稀土...
包钢股份、北方稀土相关公司新增一项119.98万元的招标项目

包钢股份、北方稀土相关公司新增一项119.98万元的招标项目

快查APP显示,包钢股份、北方稀土相关公司内蒙古包钢鑫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于2025年9月4日发布一则招标信息,项目名称为包钢鑫能公司发电作业部热电辅助区域仪表及控制回路区包项目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119.98万元。...
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美国稀土圈出了个大新闻,本土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

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美国稀土圈出了个大新闻,本土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

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美国稀土圈出了个大新闻,本土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aterials宣布,不再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了。这家靠着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帕斯矿撑场面的企业,刚从美国国防部兜里接了4亿美元投资,五角大楼摇身一变成了他们最大的股东。嘴上喊着要摆脱对中国依赖,手里的矿砂却还得发愁怎么变成能用的材料,毕竟美国全年的稀土加工能力,还不到中国的千分之五。这事说起来挺讽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稀土产业,曾经也是全球说一不二的霸主。可偏偏在环保运动的浪潮里自废武功,芒廷帕斯矿因为废水泄露事件被环保人士追着骂,硬生生把完整的产业链作没了。同一时间,中国稀土产量二十年里翻了三十二倍,用8.98美元一公斤的“白菜价”横扫全球市场。等美国醒过神来想重启产业,才发现连像样的加工设备都买不到——中国早就垄断了全球加工设备的生产,美国的设备厂家早就集体破产了。现在MPMaterials喊着要搞本土加工,可现实骨感得很。他们在得克萨斯州的加工厂今年底才刚要试产,初期年产量也就1000吨。五角大楼急着给他们塞钱建第二座工厂,目标是2028年实现年产1万吨,但这数字还赶不上中国一个中等规模企业的产能。更要命的是技术瓶颈,美国现在能搞的提纯技术最多到3N级别,实验室里的4N技术根本没法商用,而中国早就玩熟了4N级别,实验室里都在攻克6N纯度了。军用芯片需要的高纯度稀土,美国本土根本拿不出来,还得乖乖看别人脸色。这边美国国防部忙着用两倍市场价给MPMaterials兜底,每公斤110美元的采购价硬是把市场规律摁在地上摩擦。那边中国手里握着3.8万件稀土专利,覆盖了17个关键环节里的15个。从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理论到现在的纳米分离技术,中国掌握着全球七成以上的分离专利,美国企业要么乖乖交授权费,要么就得绕着专利墙走迷宫。江西理工大学随便转让几个专利,就能把氧化钇纯度做到小数点后五位,这种技术积累哪是挖走几个专家就能抄走的?美国不是没下本钱。刚出台的《大而美法案》弄了1000亿美元贷款池,专门砸给关键矿产产业。可钱花下去却没动静,环保这道坎就过不去。稀土加工产生的废水废渣含放射性物质,美国审计署早就说了,新建矿场从审批到投产得花7到15年。芒廷帕斯矿当年就是栽在环保上,现在重启还是老问题。反观中国,不仅把分离技术做到全球顶尖,还顺带解决了氨氮污染问题,江西理工大学的专利里早就把环保工艺写得明明白白。更有意思的是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美国民用稀土消费量这十一年减了快一半,军工一年也就用六七百吨,单靠这点需求撑不起产业链。中国却控制着全球85%的稀土加工和90%的永磁体生产,从新能源汽车到风力涡轮机,整个产业链都攥在手里。MPMaterials去年净亏损6540万美元,全靠国防部输血才能活下去,这种靠补贴续命的产业,怎么跟中国实打实的市场竞争力拼?说到底,美国这次停供更像给自己壮胆。他们忘了稀土产业不是开矿那么简单,从分离提纯到专利布局,中国用几十年时间织成的技术网,哪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撕破的。MPMaterials可以不把精矿卖给中国,但全球90%的加工能力还在中国手里,这些矿石最后大概率还是得绕回中国加工成材料,只不过中间多了几道冤枉手续。这场所谓的“分水岭”,其实更像面照妖镜。它照出了美国想在高科技领域脱钩的野心,也暴露了其产业链断裂的窘境。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从来不是靠谁恩赐,而是一代代科研人员干出来的。美国与其砸钱搞政治操弄,不如踏踏实实解决环保难题和技术瓶颈。毕竟在稀土这个领域,光靠国防部印钞机是造不出高纯度材料的,市场和技术的规律,从来不会因为政客的野心而改变。